口述:創辦人/賴建呈 整理:丁編
photo credit:wix
有位新進的會計師同仁,假日跟朋友聚會,朋友問她:「為什麼換工作呢?」(而且還是從四大出來的)
會計師回答:「我在想如果繼續同樣的環境,大概可以預期未來十年每一天是什麼樣子,心裡希望有一些改變,特別對所學的專業,是下了大功夫的,我在想,有沒有可能有更不一樣的想像呢?」
如果是你,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有不一樣的想像......」其實我們立刻就想到協會首頁的大標題,也就是我們到底能不能善用大家的智慧結晶,幫大家建立一個在情緒、環境都失控時,還經得起考驗的財務管理模式?
下次再有人問到為什麼跳槽?也許就仔細想想初衷,想想踏進協會到今天為止,大家一起努力做了多少事是跟這件事有關?這不正是會計專業很棒的價值嗎?
客戶只會想:你跟我是不是一國的?
我們談客戶的財務長這個角色,以前很多的習慣是「站在國稅局的角度」看事情,現在最大的不同是,在清楚國稅局的模式之後,知道該怎麼幫業主解決麻煩事。
例如協會最近出的新書《財稅新布局》,裡面有一篇今周刊轉載率很高的文章<軍公教長輩教不出會跟銀行借錢的小孩>。為什麼轉載率高?因為它是市場上的真話,當你願意講真話的時候,別人當然跟你有共鳴!
很多專業工作者過去用專業廝殺一輩子,很了不起。但我們體會到更難的是,在開始出手的時候,就站在企業主的高度思考全局。(這一小步其實是難度很高的一大步)
很多的委託案件,其實只要靜下來用同理心想一想,就會知道那裡面有一大堆根本不是故意違規的問題,而是叫「歷史共業」。
很多同仁從前在事務所大概只會看到違規,而現在呢?因為懂得站在客戶立場,所以知道那叫歷史共業,知道從哪邊著手幫客戶解決事情,這就是所謂的「在客戶眼裡,你到底跟我是不是一國的?」
你願不願意用一個小改變,做出市場區隔?
商場上只要是重要的案子做到最後,就是專業與談判。
專業談的是做事,如果技術不夠根本連入場券都拿不到。但如果真的懂眉角,就知道談判才是最有價值的地方。
用財務稅務來舉例,就是知道怎麼協助企業主解決麻煩事,怎麼讓他好好下車,不會橫生枝節搞出意外的麻煩。
如果能做到這些,那別人接的幾百萬的案子,你就有資格做到上千萬,因為你不只是做事,還懂得站在老闆的高度,老闆付的不是工錢,而是他的工時,你幫他省下他必須親自處理還處理不了的事情,這樣算不算提高金融、財稅、會計的價值?
換句話說,如果你不願意做出改變,只願意談專業,省略做人做事那一大段,那也可以,不過那大概只剩下兩個字:「價格」!
一位顧問的市場區隔就是這麼來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