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9 03:50經濟日報 文/編譯黃嘉洵
隨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快馬加鞭,全球各地出現極少數與疫苗相關的副作用,包括心肌炎、血栓及嚴重過敏反應,而疫苗的目的是確保益處大於風險。
誘發心肌炎案例情況如何?
美國CDC在6月23日公告,約1,200例接種疫苗後出現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症狀,以年輕男子與成年人占多數,這些案例都施打BNT疫苗與莫德納疫苗,超過1.3億美國人接種這兩劑疫苗。
以色列衛生部幾周前表示,發現年輕男性出現心肌炎症狀與接種BNT疫苗有關;美國高層衛生官員、監管人員及醫師指出,與新冠病毒對人體健康的威脅相比,接種疫苗的潛在風險極低。官員表示,年輕人接種完確實會出現副作用,不過多數情況下症狀輕微且通常在最低限度的治療下就能自我康復。
血栓又是怎麼回事?
罕見的血管栓塞副作用主要與兩款疫苗有關分別是嬌生和AZ疫苗,也有接種BNT疫苗後出現血栓。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通常出現在年輕人身上,與血小板低下症併發的TTS非典型現象。
風險有多高?
英國監管機構認為,每100萬名接種疫苗的民眾,出現血栓的風險約為四例。美國CDC指出,每100萬名接種新冠疫苗的民眾,僅有2-5人可能出現血栓症狀,但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遠高於這個機率。
英國截至6月16日通報389例接種AZ疫苗後出現血栓,其中68例死亡,另外12起血栓案例(包括一例死亡)發生在注射BNT疫苗後;美國截至4月21日出現三起血栓死亡案例,澳洲截至5月27日通報一件,挪威截至6月22日出現七件。
嚴重過敏反應(Anaphylaxis)是接種疫苗的已知風險,每施打100萬劑流感疫苗約有1.3次出現這種反應的機率;其他疫苗出現的機率為每100萬劑有12至25例。
需要留意什麼跡象?
接種疫苗後的兩至四周需觀察可能預警血栓的初期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胸痛、下肢腫脹、持續腹痛、嚴重頭痛、視力模糊及注射部位以外的地方出現皮下小血斑。
引發血栓因素是什麼?
英國醫療官員形容,TTS症狀類似於接受肝素(Heparin)治療患者可能出現的罕見副作用,但背後的成因仍有待研究。研究人員也檢視副作用是否與無害版的腺病毒有關,嬌生和AZ疫苗均是使用腺病毒作為載體,但如此便無法解釋注射輝瑞疫苗後出現血栓的案例。
有什麼抑制風險措施?
英國和美國建議,對新冠疫苗任何成分有過敏反應的民眾勿接種疫苗;若出現嚴重過敏症狀,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搭配注射腎上腺素(例如邁蘭的腎上腺素筆EpiPens)可以立即減緩或消除免疫反應,這些藥物並不會抵銷疫苗的效用。美國醫護人員會在施打疫苗後至少停留觀察15分鐘,有過敏反應史的民眾留觀時間將再多一倍。
接種後的其他死亡案例?
全球每日大約接種4,300萬劑新冠疫苗,不可避免有些人在接種疫苗不久後死亡,問題是疫苗本身是否導致死亡?要確定這點非常困難,特別是當死者出現一種以上的潛在疾病、或是年邁、或是體弱,或是三者兼具。根據美國和英國機構報告,除了與血栓症狀有關的死亡病例外,沒有其他證據表明疫苗導致死亡;挪威由年老病學專家組成的小組,研究養老院老人在接種BNT疫苗後的前100個死亡病例,認定其中十起案例「可能」與接種有因果關係,但也不能確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