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電池的關鍵原料鋰礦也逐漸成為各國爭搶的戰略資源,在鋰礦蘊藏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的南美洲,當地政治人物正尋求讓國家在幫助世界擺脫化石燃料的關鍵產業上,發揮更大作用。(延伸閱讀:英特爾旗下Mobileye 成首家在紐約街頭測試全自駕車)
在阿根廷,隨著當局致力發展下游產業,國營能源公司正進軍鋰礦業務。在智利,總統大選競選期間,一位民調領先的候選人也想這樣做,且該國將起草一部對鋰礦生產商實施更嚴格規定的新憲法。在墨西哥,當局也正研究將鋰礦資源國有化的可能性。
南美洲當權者雖未談論要將鋰礦資源國有化,但加劇不平等跟暴露供應鏈脆弱性的新冠疫情,正引發資源民族主義,這可能會給生產商在新興鋰電池熱潮中擴張時,帶來不利條件。
BTG Pactual分析師培瑞斯諾瓦說,「國家與資源可靠性是汽車和電池業關注的問題」,資源民族主義是個風險。
阿根廷國營石油公司YPF今年6月證實,將探勘鋰礦,並透過一家新公司參加電池生產競標,另一家國營能源公司IEASA也說,將把鋰業務納入其企業戰略,但未提供具體細節。在許多資產被前任政府嘗試私有化後,阿根廷總統艾柏托正重振IEASA在國有化扮演的角色。
由於離需求中心較遠,有時還面臨不利的商業環境,鋰生產國幾乎難以提高本國原物料產業的價值。以玻利維亞為例,要求投資產業下游,是阻礙開採的最大障礙之一。
阿根廷正寄望靠著跟中國大陸的密切關係,為發展自己的電池及電動車的夢想開啟大門。阿根廷官員一直在跟大陸的國軒高科技和贛鋒鋰業進行談判。
阿根廷執政黨全民陣線的議員去年曾起草法案,盼將鋰礦宣布為「戰略資源」,但該黨發言人稱,目前未考慮該法案。
在全球第二大鋰礦供應國智利,修憲過程料將出現有關調高鋰礦商稅負、實施更嚴格採礦許可制度以及將水資源列為國有財產的激烈辯論。
修憲委員會成員之一的智利大學法學院教授加林(Renato Garin)指出,由於礦產屬於國有,尚不清楚新憲法是否會撼動財產權。由於人們日漸擔心在阿塔卡馬鹽沼開採鋰礦將受到影響,這一改變恐體現於環境法規上。
加林說:「新憲法將推動跳脫礦業資本主義,鼓勵更多技術投資。」
墨西哥政府也正在研究國家對資產的控制,但BTG Pactual指墨國尚未生產鋰,且不太可能有所行動,不過依舊引發不確定性。
玻利維亞也嘗試由國家來開發巨大礦藏,並正轉往新技術。該國已開始招標測試直接鋰萃取(DLE)技術,未來幾周將有結果,屆時玻利維亞國營鋰企業及合作夥伴,將完成原型加工及電池廠的作業,但儘管如此,該國的DLE與下游實驗,並無法保證在短期內大幅提升產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