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總編輯 丁永祥

專業是職場競爭力的基本門檻,但不代表有專業就能在職場上獲得成功。在現實中,專業只是工具,但能不能發揮作用,還取決於影響力。專業+影響力,才是決定一個人職場爬升的最終方程式。
一位新人的逆襲
幾個月前我參加活動,跟一位年輕的工程師「Kurt」聊天,他剛剛加入了一家知名的上市科技公司。
Kurt畢業自清大,擁有頂尖學歷,但初入職場的他,卻屢屢在專案中碰壁。他經常提出不錯的技術解決方案,但多次被主管否決,甚至遭到團隊的冷落。
Kurt百思不得其解,覺得自己的專業被埋沒了。他跟我提到,有一次他的部門經理對他說:「你的專業很強,但我們這裡不是在寫論文。工作不是光靠專業就能完成的,你需要讓大家看到你能解決問題,並讓團隊相信你能帶著他們成功。」
這番話讓我想起一位前輩跟我講過蘋果(Apple Inc.)當年挑選供應商的故事。我轉述了故事中我認為最具啟發的部分給Kurt聽:
能被Apple請去競案的廠商,其實在技術與競爭力上都是一時之選。可是接下來雀屏中選的那一家,並不是什麼技術最拔尖的,而是配合度最高,最願意放下專業身段,最願意了解團隊到底需要什麼的廠商。
後來,我再次在聚會上遇到Kurt,我看他的表情一副忍不住興奮感的模樣,趕緊問問他最近發生了什麼?
他說自從那次跟我聊完,他自己改變一些心態與做法。例如,在講解技術的時候,並不會當作大家都懂他想講什麼(以前他會一廂情願認為大家應該都懂),而是嘗試用更簡單的語言,向團隊解釋他的建議;另一個比較刻意的改變是,後來他在專案中不會只專注在自己所提的技術,反而把重心放在幫助其他人協調資源。
我心裡認為Kurt真是太優秀了,不愧是頂尖學府的高材生,因為他不但聽懂我的建議,還立馬落實去做。(其實我覺得自愧不如。)
專業不是一切
很多人剛進職場時,會抱持一個想法:專業至上。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做到專業的頂尖水準,就一定能脫穎而出。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更加複雜。專業並不是決定成功的唯一因素,甚至在許多情況下,它僅僅是敲門磚,而非通關密碼。
職場如同一艘大船,專業的確是讓你有資格上船的門票,但上船後能否真正駕馭這艘船,則需要更多的能力。
擁有專業不等於擁有話語權(想想看,剛進公司的Kurt也只是一個菜鳥),而話語權才是職場中影響力的來源。想要真正產生影響,不僅需要具備專業能力,還需要掌握如何與人合作、說服他人以及推動改變。
以前在企管顧問公司,我也經常觀察到,許多顧問進入企業後發現,客戶的問題其實非常明顯:組織架構混亂,決策效率低下,許多資源浪費在不必要的流程上……。
專業能力讓這些顧問能快速指出問題,但當他們試圖提出解決方案時,卻發現很難得到管理層的支持。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並沒有說服力與影響力。他們過於專注於問題本身,卻忽略了如何讓管理層接受並信任建議。
這時候,真正重要的不是專業能力,而是如何傳遞自己的觀點,以及,對方憑什麼要聽你?你有溫度嗎?跟我很麻吉嗎?你關心我關心的嗎?想一想,這個時候應該是你去懂客戶,還是讓客戶來懂你?
不要只迷信專業
專業容易讓人感到安全。當我們掌握專業知識時,會覺得自己在某個領域有了依靠。然而,職場上的成功並不僅僅依賴於這種安全感。
專業能力是顯性的,而影響力往往是隱性的。專業可以通過學歷、證書、經驗來展示,但影響力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去驗證和積累。
總結來說,專業是基礎,影響力是關鍵,兩者彼此支持,彼此加分,想在職場中脫穎而出,真的是缺一不可!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