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

健全防護網 設置金融張老師專線


2021-06-27 00:31:53經濟日報 / 記者陳怡慈


「喂,1988嗎,我想申請紓困4.0」,「不是喔,這裡是1998,金管會金融服務專線」。總統蔡英文今年6月3日敲鑼打鼓宣布紓困4.0措施,有個單位因為一碼之差,隔(4)日湧進900多通電話,話務量暴增到平日的14倍以上。



眼看五位同仁「接電話接到完全沒有聲音了」,受金管會委託營運的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趕緊向長官反映,並在6月8日一早,讓打電話進來的人,在聽到「金管會1998金融服務專線您好…」之後,又多了「如果您需要詢問政府紓困問題,請改撥1988紓困振興專線」。


1998專線在國內已有近九年歷史,與金管會的知名度完全不成比例。這次因為新冠疫情嚴峻,民眾情急,拜「胖手指」按錯鍵之賜,單日來電量爆增,連帶使得這條當年因為立法院要求而設置的四碼專線,再次受到注意。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召委郭國文是極少數意識到1998專線把自己做小了、弱勢族群需要一條「金融張老師專線」的立委。今年4月14日,他質詢金管會是否應強化1998專線的功能,首見有人在疫情之下關心起這條很多人並不曉得的電話線。


從事前保護做起


問他為何會注意到1998,「我在民間看到悲慘的狀況,跑到我這邊借錢,到處周轉,地下金融利率高得嚇人,很辛酸、很無力,身為民代,只能從政策下手。」


郭國文不解,台灣的金融體系游資氾濫,金融機構獲利一年比一年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一本比一本還厚,卻還是有一大群底層的人借不到錢」。他認為重要的不是國內有將近兩成的人無法在一周內籌到10萬元,而是「這兩成的人急需10萬塊時該怎麼辦?」有必要提醒金管會超前部署,避免弱勢陷入財務風暴。


2012年8月就啟用的1998專線,僅處理民眾與金融機構間的糾紛,屬於「事後」協助。郭國文認為,疫情變得嚴重,經濟弱勢雪上加霜,1998專線不能只是被動回答金融問題及事後處理糾紛,而是要從「事前」保護做起。


「源頭管理,讓財務脆弱的民眾不幸跌落社會階梯時,有一條可以諮詢輔導的專線。政府這麼做,還可以創造就業機會。」郭國文說。


理解需求給資源


為弱勢者打造一條可以諮詢輔導的「金融張老師專線」,輔大社會學系副教授吳宗昇、介惠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施欣錦等學界、社福界人士都認為很有必要。特別是,金管會目前提供的民眾諮詢服務,跟財務脆弱者的需求,實在無法契合。


吳宗昇有次聽到受邀到社福機構演講的銀行人員,對一群單親媽媽講解如何存錢與賺錢,如何透過基金、保險、股票甚至衍生性金融商品理財,讓人生更美好。他忍不住笑銀行員,會去社福的單親媽媽,連下個月飯錢都不知道在哪裡了,還在講衍生性商品,「實在很平行時空,完全不能理解需求」。


吳宗昇說,美國、日本、南韓早已透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政府的層級,替財務脆弱、風險抵抗力差的民眾,設置可供諮詢輔導的專線,成員涵蓋熟悉各式金融商品、債務處理、社福救助、法律專業等領域人士。施欣錦則提醒,「金融張老師」的諮詢輔導人員,不能帶有業務色彩,最好不要是理專。


去年原要角逐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初選的左翼女將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寫過一本書《不大好笑的人生》,敘述自己卯上華爾街的故事;健全防護網,不讓弱勢跌落滑梯社會,台灣需要更多的「華倫們」。


借鏡國外 救急也救窮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送魚給人只能救一時之急,而教其捕魚則可解一生所需。然而在新冠疫情重創無數中低所得者生計之際,這句話若能改為「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也許更能符合這些弱勢族群的需求,既能救急、也能救窮。


當遭遇某種經濟危機時,貧窮的家庭、婦女和兒童總是最先遭殃。美國也不例外,疫情造成許多民眾頓失工作,尤其是從事低階服務業的勞工,聯邦政府趕忙發放紓困金以解燃眉之急,前總統川普政府先後發了1,200及600美元兩張支票,現任總統拜登再加碼每人1,400美元。


拜登以低所得家庭為優先救助對象,透過「美國救援計畫」使許多家庭能繳清帳單並獲得急需的商品和服務。此外,勞動所得稅抵免(EITC)和子女抵稅額(CTC)也發揮作用,尤其是EITC,這項租稅抵扣旨在獎勵所得較低的美國人工作,自1975年推出以來已有顯著成效,至2018年已使約560萬人脫貧,並且降低了另外1,650萬人的貧窮程度。


在美國以外,其他國家也祭出一些緊急措施以紓解疫情災民的痛苦,最廣為採納的是債務寬減,因為收入損失或減少,嚴重削弱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在疫情爆發後不久,全世界至少有115個國家或地區的監管機關發給金融服務供應商(FSP)特別許可,為借款人(特別是中小型、微型企業以及低所得者)提供延期償付和其他債務安排,以重新處理數億筆貸款。


延期償還貸款是提供快速且必要救濟的有效方法,這項措施已幫助了數百萬受困家庭。例如在秘魯,政府允許FSP將所有貸款的還款期延長六個月、後來延長至12個月。印度央行則將FSP所有定期貸款的還款期延長三個月至去年5月底,後來再延長三個月至8月底。


但上述這些政策措施充其量只能解暫時之急,無法一勞永逸根絕使他們陷入貧窮或淪為窮忙族的結構性問題。長期研究勞工待遇的紐約市立大學勞動研究學院教授盧斯認為,最低工資沒有跟上通膨的腳步,造成了所謂「窮忙」現象。釜底抽薪之道是提高最低「生活薪資」,提供足以維持生活的所得。


有些經濟學家認為,將聯邦最低時薪提高到15美元,將可顯著改善許多美國人的生活品質並減少窮忙人口,包括紐約和加州、麻薩諸塞州和佛羅里達州在內,已有幾個城市將最低時薪定為15美元,而拜登最近也力推聯邦最低時薪須調高至這個水準。


造成窮忙困境的另一原因是,聯邦全職工作的最低工資不足以支應住房成本。


根據全國低所得住房聯盟(NLIHC)2020年的報告,美國單人房公寓的平均住房成本為每小時19.56美元,是聯邦最低工資的兩倍,生活在貧窮線附近的家庭每月只能負擔655美元的住房費用,而疫情更加凸顯這場住房危機。


有些人認為,解決此問題的最佳方法是取消所有住房規定,並允許自由市場為所有人提供住房;也有人主張要擴大對低收入美國人的住房補貼;其他選項則包括用土地稅代替財產稅,以及在低房價時期購買土地,以建造更多負擔得起的住房。


盧斯教授說,低所得勞工面臨的其他挑戰還有工作保障、職場安全,以及沒有健保或退休金等福利。他們被剝奪的不僅是維持生活的能力,還包括最終晉升到可獲得更高薪酬職位的機會。


政府的職業發展援助政策,可透過相關的職業培訓和教育直接解決此問題,因為培訓和教育計畫可為個人提供必要的技能和證書,這些是獲得長期就業和未來增加收入的關鍵。






2 次查看0 則留言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