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1 01:46經濟日報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
台積電(2330)董事長劉德音日前在股東會拋出德國設廠在早期評估階段,業界推估,台積電德國布局將有三個可能方式,除自建廠區,更可能和德國官方與大客戶們洽商共同出資,比照最初新加坡設廠投資模式,或是採取技術股方式赴德設合資公司再授權歐洲長期夥伴,由於牽涉各種談判過程可能,預料最快2022年計畫才會浮上檯面。
對於業界各種猜測,台積電昨(31)日僅重申德國布局仍在非常早期的評估階段。業界指出,台積電過往首度在美國、新加坡設廠,都有相似的和客戶合資模式,基於在一個新市場初期布局製造、少有全數自行出資,多是尋找在地客戶夥伴支持,確認客戶們需求來拓展海外製造,協助客戶創新發展,初期方案研判會傾向過往首度設立新加坡廠或首度設立美國廠的模式。
台積電2020年5月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第二個晶圓廠;在該專案投資前,台積電1996年首度赴美設廠,就是和長期夥伴包含ADI、Altera(後來在2015年被英特爾收購)、ISSI和第三方投資者出資12億美元在華盛頓州卡馬斯市設立WaferTech公司。
當時的技術股模式是,台積電按照合資協議移轉製造技術與建廠、管理等給WaferTech進而取得技術股,加上部分現金投資,台積電該次首度美國設廠就成為最大投資者,後續該廠並由台積電主導營運。
業界也指出,除了技術股的美國模式,台積電未來在歐洲新據點布局也不排除採用新加坡設廠的模式。該廠是由台積電與當年大客戶兼股東飛利浦,加上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設立一家SSMC公司來營運,2001年當時對台積電進軍與開拓全球半導體市場帶來機會。
後續SSMC晶圓廠由飛利浦分割成立的恩智浦與台積電,共同購買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持股,讓該廠營運由恩智浦占比61%,其餘由台積電持股,雙方不僅按照持股比率分配產能,該新加坡廠也按照出貨晶圓一定比率技術報酬金給台積電。
從上述模式來看,業界分析,台積電可在確保三年千億美元資本支出額度內,評估德國設廠的可能性,若在歐洲客戶基於國安考量下發展在地製造,評估技術授權取得技術股、合資或多方合資方式都是可行方案,將能就特定先進半導體技術開發展開合作,並吸引人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