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指出,新冠肺炎危機發生之後,美國與日本等經濟體的貨幣供給M2成長率大增,更攀升至過去40年來高點,但產出缺口大抵仍為負值。近期美國通膨上揚壓力較明顯,引發通膨是否持續走升的討論。
一般認為,短期內美國通膨率可能因經濟重啟、供應鏈瓶頸等因素而暫時上揚,在產出缺口為負的情況下,通膨應不致持續,且通膨風險尚屬可控。
但若貨幣寬鬆、財政擴張持續擴大,通膨壓力仍可能升溫,未來通膨走勢值得關注。
除了通膨高漲問題外,央行認為,高公共債務、低利率情形較全球金融危機顯著,因此,債務可持續性與經濟成長間的平衡已成重要課題。
央行指出,新冠肺炎危機爆發後,伴隨主要國家推出大規模的財政支持措施,先進經濟體的公共債務對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大幅攀升至120.1%,遠超過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且攀抵二戰以來新高,但利率則位處歷史低點。
一國的公共債務可持續性,主要取決於基本財政赤字、償債利率與GDP成長。全球金融危機的經驗顯示,過早推動財政撙節恐阻礙成長;財政撙節的時機與規模,須視一國的總體經濟與金融情勢而定;此外,推動可持續成長至關重要。
央行認為,在當前環境下,公共債務管理面臨莫大挑戰;目前國際間大抵認為,先進經濟體的債務可持續性尚無立即風險,但對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而言,高債務仍為一大限制。
此外,與全球金融危機相較,新冠肺炎危機對勞動市場衝擊較大,尤以女性、年輕人等為最,亦加劇所得分配不均擴大的擔憂。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