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如何讓比你忙100倍的大咖出手幫你?

ting52

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總編輯 丁永祥


每個人都想在職場上有貴人相助,但怎麼樣讓貴人從高手到出手,我想起2022年專案出書的經驗,學到不少。


那一年「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與「時報文化」合作出版《財稅新布局》一書,邀請了一群在台灣財稅法界執牛耳的專業人士執筆,但,這也是整個專案最具挑戰的部分。


因為這樣的作者群,甚至出書單位,沒有一位不是各領域的翹楚。無論出版、財稅、法律、學術,每一位都是傳說中的高手,都是江湖上響噹噹的人物,不誇張地講,他們的名字本身就是品牌,書的內容也無需我太擔心,反倒是,怎麼說服讓他們在忙碌的日程中投入心力,並且願意持續參與,成為為我最焦慮的部分。


初次接觸:給高手準備「妝容素材」

還記得第一次的禮貌拜訪,我們提出專業書籍的想法。時報文化的趙政岷董事長聽完溫文儒雅笑著說:「想法是不錯,但能做的方向很多,你有什麼具體規劃嗎?」我心裡一緊,知道如果沒有清楚的內容框架,這位出版行業的大腕根本不會多看一眼。


於是,我提前整理了一份書籍的初稿提案,包括書籍定位、目錄大綱、目標讀者,以及需要趙董事長提供意見的具體事項。第二次見面,狀況好多了,我將資料遞給董事長,他翻了幾頁後說:「資料不錯,有基礎了。不過,如果能再聚焦一些,比如挑幾個案例深入討論,我能更容易幫上忙。」


那次談話後,我才真正明白,與高手合作的關鍵在於「先給素材」。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可加工的雛形,而非從零開始的空想。


與王律師的「測試片段」:從細微入手建立信任

由於這本書是稅法議題的商業書籍,作者當中有不少是知名律師,例如王健安律師,他是台灣商務法律的資深專家,常在論壇上有談判稅務與商法的交集。


跟王律師的合作也讓我印象深刻。


初次開口,我並沒有直接要求他投入大量時間,而是請他協助錄製一小段他所撰寫主題的音頻。錄音當天,王律師忙裡抽空,邊翻著手中的文件邊開始分享。錄完後,我特地感謝他並強調:「這段內容我們會專程實際的文字來測試,結果出來了再告訴您。」


一周後,我將整理好的音頻內容和協會內部討論的初步回饋報告發給王律師。他回了電話,語氣中透著一絲愉快:「沒想到這麼快有成果,後續需要什麼再找我吧,這樣用錄音的方式,很有效率!」從那以後,他不僅提供了更多案例分析,還在法律條文引用上給出了更細緻的建議,而且供稿準時,甚至超前。


想跟高手合作,他的時間表你對key了沒?

高效人士的節奏,對我來說是一堂重要的課。我的老闆常跟我說:「臨時抓人不會有人理你,一定要有工具提前讓他們進入節奏。」例如我們舉辦論壇,足足提前半年,就要列出了需要完成的工作清單。


當我拖延了一些任務時,那些所謂的貴人們總是笑笑地,倒是我老闆會私下提醒我,人家客客氣氣的背後可能代表:「你沒按計劃走,不僅耽誤自己的時間,也讓其他參與者感到無法信任。」這句話雖然讓我一時汗顏,但也讓我從此更重視計劃的制定與執行。


學會「捨得」:高手的習慣與選擇

光是出一本書的過程,就讓我學到很多平常學不到的細節,例如「捨得」。例如時報文化這本書的專案負責人就提醒我:「不要什麼都想做,那些瑣碎的事不是你該花心思的地方,就要規劃好,但授權!」例如,在策劃書籍時,我一度陷入如何設計封面的細節,但他提醒我:「這不是你的專長,把它交給設計師,而你應該專注於內容。」


這一點,在王律師身上也得到了印證。他從不會在會議中糾結細枝末節,而是抓住問題的核心,幾句話就能幫助大家找到解決方案。他們的行事風格讓我明白,學會捨棄次要目標,才能更有效率地推進重要任務。


大咖們在意這些事:1.雙贏二,2.乾淨俐落!

從「妝容素材」到「測試片段」,再到時間管理與捨得的智慧,這次專案合作讓我領悟到,與高手、大咖們合作的關鍵不在於要求他們配合,而是讓他們看到自己參與的價值。當你能按部就班地尊大家的時間,提供具體的合作方向,他們的參與將成為專案成功的最大助力。


這不是單純的請託,而是一場雙贏的合作藝術。

2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