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編 2021/1/26
每個人都想步步到位,但經常事與願違,有時候關鍵不在能力,而在「態度」,這個在賴老師面試我的時候曾經談起,差不多日後我看他每一次面試,或是晨會,都會再三強調「態度」的重要性。
賴老師有一句口頭禪:「做錯我不一定會扁你,但是不做我一定會生氣。」,強調的也是態度。
那態度如何展現呢?並不是表情很認真,或是走路小跑步很積極(過去在電視台任職常經常被這樣要求),而是體現在生活中的微小細節,賴老師另外有一句口頭禪是:「不要演內心戲」,講的就是這個。
人不需要完美計畫,只需要堅持微小的紀律
過去在職場上,包括我自己,或是看過太多同仁,太多執行力不彰、拖延工作的案例。只要進度一落後,工作者就會找出很多藉口,例如身體不適、心情受影響、哪方面出現緊急狀況,而這一切,其實主管都看在眼裡。
這時,我便經常想起了以前的一位長官,我職場上的導師張雲梅(YongMei)女士,她是新加坡人,是美商應用材料(全球500大)亞太區的學習長,並且在任內退休。
能坐上全球500大企業亞太三長的位置,年薪絕對逼近千萬,是標準的高資產人士,她跟我分享過一件小事,你我都不陌生。
她說在過去三十年的職業經歷裡,很少請病假,請假的數字三十年下來是個位數,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她身體特別強壯,而是因為為了要貫徹自律的行為,自己在事前做了許多防範功夫。
無論是休假或是國定假日,YongMei一定規劃好儲備精力的時間。她指的不是休閒娛樂,而是在那之外,還要有一個充分讓精神、身體得到休息的安排。她告訴我,人不是不需要放鬆,而是要注意不要玩過頭,例如熬夜或是從事太過消耗體力的活動,週日最重要的事,應該是調整身體到最佳狀態,以利於週一全力衝刺。
有時候一個人對工作負不負責任,從對身體負不負責任就可以看出
YongMei也有進一步解釋,這樣自律行動是怎麼養成的呢?這跟她在美國完成學業很有關,因為歐美的教育方式跟東方有很大的不同,歐美很喜歡訓練學生問問題,讓學生有充分設定問題、研究問題、發表心得的空間,遠遠超過老師講授式的教學時間。
這並不只是培養學生追根究柢的精神而已,它其實是一種訓練獨立自主的行為模式。
今天要研修一門課,不只是為了拿到A+,而是更上一層,要了解基於什麼樣的動機會想選修這門課。要怎麼樣完成這一部份的學習?透過什麼方式可以產生滿意的成果?完全是一個「自主性」的摸索。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知道,什麼叫「當自己的主人」。
把這段對話對照到我現在的環境,想起賴老師不斷提醒「職場負責人」跟「上班族」不一樣的地方,竟也前後呼應。原來小小的事情,其實已經透露出自己的發展可能路徑。
如果想要當高資產人士,想要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的話,「自主性」往往是自律、負責任的基礎。我們觀察有紀律的人,通常都是自主地去改變環境,而不會讓環境的變化,來影響自己達成目標的進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