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總編輯 丁永祥
2024,因為母親重病、岳母交通意外,我焦頭爛額垂頭喪氣一整年……伴隨而來的是影響工作、身心俱疲。我心裡總是有滿滿的理由,抓到時間就想休息,但是這種氣氛一旦與懶散掛邊,就像飲鴆止渴,通常會愈休愈累。
我的老闆鼓勵我(也是狠電我),他說人不能太高估自己,也不要太看輕自己。藉低谷的機會,沈澱心情好好認識自己,未嘗不是件好事。
我對自己的人生夠謙卑嗎?
像前面講的,一個人在經歷失敗後沒了底氣,有的不是謙卑,只是垂頭喪氣。而想要反轉這種處境,也就是要活出不卑不亢,那必須做出改變,想方法重新抓回對生活、工作的掌握。
關於這點,我對一位竹科客戶的印象特別深刻。
Karen是高科技業的主管,同時也是一位媽媽,我們經常交換生活資訊。我非常喜歡跟她聊天,因為她是我眼裡的「高能量族群」,那個能量,是會傳染的。
她說話總是優雅有禮貌,在許多方面都體現出對事情的講究。例如談投資,她就會讓你覺得謹慎穩健,談話中從來沒有冒險、試驗、運氣等類似字眼。
有一次,我提到一則竹科明星高中不足的新聞,沒過多久,她馬上傳給我有關跨區考北北基報名的前置程序,還有幾個竹科家長的討論群組……,看到那些資訊的當下,我心裡是震驚的,因為無論談什麼,她每一次總是非常聚焦,出手就是一堆豐富資料,我心想,這是要對生活,時時刻刻保持多麼充足的準備啊!
我認為,這就是一位對人生夠謙卑的人,她一定很感激生命裡每一個美好的細節。反映出來的,就是凡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這樣的人,不僅人生抗擊風險的能力非常強,更重要的是,她活得必然滋潤、精彩、有成就感!
而這可讓我學到什麼呢?迎著2025,我也為新的一年梳理出五個方向:
1.對時間謙卑
以前思考邏輯是,如果時間夠,下一次要早點做好準備。現在回頭看,這樣的邏輯根本就錯了!因為,時間永遠不夠……除非我的目標渺小到微不足道!
謙卑對時間而言,並不是不能休息,而是不能任意而為。一個真正懂得對時間謙卑的人,不會延累任何能領先做好的事情。因為它是生命最低位的資源,卻也是最珍貴的資產。當對時間開始謙卑,做事情開始有一種急迫感時,人生目標才有可以進一步擴大,走得更遠。
2.對工作謙卑
一份工作,做完、做好、做得有成就,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完成,只是任務性的交付;做好,是對結果負責;做得有成就,則是在工作中起到了價值化的效果(甚至有化學反應)。會落在哪個層次,完全是心態而定。
心態愈謙卑,就愈把工作當自己的事,而不是回應同事、應付老闆。當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我就不會老是等別人來找我,而是在心裡問自己:「我應該馬上『怎麼做』?還有哪裡需要進步?」這件事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但想起前幾天看到的一句話:「改變別人很難,改變自己也很難,但是改變自己才有希望。」就覺得,只要有希望,再難的事,都有價值!
3.對資源謙卑
我想表達的主要是「人脈資源」。
貴人、關鍵夥伴、重要前輩、客戶、老闆……都是職場上最珍貴的資源,對他們保持謙卑並不需要卑躬屈膝(他們從來就不缺阿諛奉承),但他們最希望感受的是,有沒有人認真傾聽他們的需要?
好好聽他們說話,好好理解他們關心的事,努力地和他們變成「同一國的」,珍惜把握與他們每一次接觸的機會,就是對人的謙卑。
4.對金錢謙卑
賺錢很重要,但我想賺錢不應該是工作或著生活最終的目標。因為金錢本質上是用來實現生活更大價值的工具,如果把金錢視為一切的衡量標準,反而會成為它的奴隸。
對金錢謙卑,意味著對其價值的尊重,但絕不過度依賴。這是一種成熟的財務觀,更是一種人生態度。謙卑地面對金錢,才能讓我在金錢帶來的選擇與壓力中,保持理性與平衡,也更懂得未雨綢繆,從人生規劃到理財管理,養成前瞻性計畫的習慣。
5.對失敗謙卑
老闆時常問我:「如果事情再做一次,會怎麼做?漏掉的東西又該如何補上?」這句話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我想他的意思是,面對失敗不要只是一味自責,而是認真審視過去的錯誤,將其轉化為進步的養分。「一件事情即便是錯的,如果有學到,就是經驗,如果沒學到,只得到教訓」他常這麼講。
每一次失敗,實際上都是讓我們看見自己的短板與盲點。謙卑面對失敗,意味著承認不完美,這種態度才能幫助我建立更強的抗壓力,謙卑地正視失敗,才能避免重蹈覆轍,這樣失敗才能成為成長最好的養份。
我想,謙卑不是認輸,更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反省後的昇華,它讓我感恩已有的一切,同時認清自己的不足。
正如美國著名的職業網球選手小威廉斯(Serena Williams)說的:「每一天都努力變得更好,就是每一天提醒自己保持謙卑。」
在謙卑中學習,我才有可能在新的一年有更卓越的發展與成就!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