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5 14:26世界日報 / 編譯洪毅

世界上最主要的經濟體現在都有野心勃勃的計畫,以實現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華爾街日報」報導,歐盟現在有意祭出世界上第一個「碳邊境稅」;中國則將啟動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權市場」。
而在美國,拜登總統提出的計畫同樣具有雄心,例如其可再生能源計畫中,要讓美國的發電在2035年「碳排放清零」等,乃至在美國政府擔心歐盟邊境碳稅是否會對美國造成衝擊的時候,有意推出自家的邊境碳稅,但是內部的反對聲音仍有待解決。
歐盟於14日提出廣泛的「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是當前主要經濟體中最具雄心者;該計畫的目標是2030年排放的汙染物須較2005年的水準減少61%,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要從現在的20%提高到2030年的20%,以實現2030年的碳排放較1990年低55%,2050年時完全實現「碳中和」的法律目標。
要達成此目標,歐盟的家庭及工業生產須加速減少碳排放,歐盟提出的計畫包括上調碳交易市場「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的碳價,還有開徵世界上第一個「碳邊境稅」等。
所謂「碳邊境稅」,旨在防止企業將產線轉移到碳排放管制沒那麼嚴格的國家;按歐盟的計畫,當地進口商須提交進口產品的碳排放數據,之後依照EU ETS的價格徵收碳價。此舉將足以重構全球供應鏈,也不免引起開發中國家的擔憂及不滿。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宣布對抗氣候變遷的大規模計畫中,包括2035年起禁止銷售新的汽油車、柴油車和油電混合動力車。聲明中說:「到了2035年,所有登記的新車將會是零排放。」
中國則計畫在本周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開始的時候就有2225家企業加入,之後還會擴大,這些企業占全球約七分之一的石化燃料造成的碳排放;「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不但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場,而且此市場的推出,還將讓全球碳交易市場涵蓋的碳排放範圍翻倍。
中國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不過政府希望國內的碳排放能在2030年觸頂,2060年實現碳中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