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4 00:18經濟日報 黃麗燕(李奧貝納集團執行長暨大中華區總裁)
「執行長,你覺得這個疫情還要多久?我們都快撐不下去了!」一個總經理憂心忡忡的在螢幕上看著我。透過視訊,看著他疲憊的面容,甚至有點驚慌的眼神,自己心裡很不忍。
「總經理,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假如這個隔離是半年後結束呢?」我還沒講完他就說:「那我應該已經死了!」
「你要不要想一想,假裝你現在已經死了,但第二天你又活過來,疫情依然存在,隔離成為日常,你會做什麼樣的生意呢?」
他兩眼瞪得大大的,我繼續說,「你必須假設這個疫情可能不會在三個月或半年結束,也可能永遠不會結束,如果有這樣的認知跟假設,你認為在這樣隔離的狀況下你是沒辦法做生意,那你就會發現,這個危機帶給你的不是要求你做生意上一點點的修正或調整,它可能是要求你做出一個完全不同思維的變革。」
「因為過去的生意模式我們很清楚,如果過去的生意模式回來了一部分,我們依然可以掌握;如果它不是回來一部分,而是完全不回來,你不就是死上加死嗎?」
COVID-19逼我們去想的絕對不是調整、不是微調,也不只是數位轉型,更不是無盡等待或祈禱它突然消失。它想要教我們重新看待這個世界、重新看待我們這個企業的必要性,做生意的模式是不是有它的成長性?若這個事業變成零,我們會如何去開啟新的事業?這些都會是我們要去燒腦的!
如果一直寄希望於隔離的結束、寄希望於老天爺的垂憐讓病毒一夜消失、寄希望於政府趕快給我們疫苗,然後結束這一切惡夢,我現在就可以講「不可能」。因為那些都不是我們可以想像或加以控制。
千萬不要「寄希望」於你不能控制的!你唯一能寄希望的是「你自己」、唯一能寄希望的是,你的團隊還有多少人願意跟你走向不可知的未來;唯一能寄希望的是,你對這個不熟悉的未來,接受的程度能到哪裡?在這樣的假設前提下,相信你的想法會完全不一樣。
我們必須面對這個殘酷,過去永遠回不去了。用文學語來講:現在面臨的是一個「黑色的時刻」——「當你最後會被拯救以前,好像喪失一切的時刻。」如果你用這樣的心態看待未來,一定會跟過去你所期待的未來不一樣。
我想像的未來是我自己以前也沒有經歷過的未來,我過去所做的任何準備,碰到這種我想也想不到的事件,有些準備還是可以用的(例如,一年可用的現金、正面的思考、賦予團隊全新的職能、不同技能的合作夥伴等)。
如果現在就去做這些準備,去想像未來所有可能隔離得更徹底,我相信你做的事情、團隊的成員組合、做生意的方式、你的收入的模式、收入的組合,或者你研發的產品、你要販賣的服務,都可能跟現在完全不一樣。
與其在這裡哀傷,或期盼很快解封,不如利用這段時間趕快思考,解封以後,若回到過去的生活模式,我如何調整生意模式與資源分配(雖然我認為可能性不大);另外,我現在可以做哪些準備,去面對未來有個不同的世界在那裡,我要怎麼樣去做這個世界的生意?如何讓我做的這個生意在未來有機會可以成功。
在這個Black Moment,讓自己的心先定下來,心定下來了、面對的世界就會跟著定下來。Covid-19只是結束舊世界,但不是決定你的結局,而是給你另一個全新有意義的開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