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1 張貴芬
面對別人的指正您都如何應對呢?
分享一則小故事,看完後或許會為您帶來不同的想法:郭國的國君逃亡在外,他對車夫說:「我好渴。」車夫獻上了清酒。郭君又說:「我好餓。」車夫又獻上肉乾和乾糧。郭君好奇地問:「這些從哪裡來?」車夫說:「我事先儲備的。」郭君驚訝地說:「你怎麼會事先儲備?」車夫回答:「為了您逃亡在外時,充饑解渴呀!」郭君更訝異了:「你知道我會有逃亡的一天嗎?」車夫說:「知道。」郭君氣憤地說:「那你為什麼不事先勸諫我呢?」車夫回答說:「因為您喜歡阿諛奉承,討厭聽真話。我原也想勸諫您,又恐怕自己死得早,所以不敢勸。」
郭君一聽車夫的真話,馬上不高興:「你說!你說!我為何落得逃亡在外的命運?」車夫看到郭君那副窮凶極惡的嘴臉,只好改口說:「全天下的人,再也沒有像君主您這樣賢明的了,所以您註定要過流亡的生活。」郭君聽了,心花怒放,伏在車軾上眉開眼笑地嘆氣:「唉!賢明的人為什麼要受這種苦呀?」車夫的恭維,使郭君愛虛榮的心理得到極大的滿足,心理一鬆弛,連日逃亡的疲憊湧上心頭,就睡著了。車夫見到不識時務、浮誇如昔的主人沉沉睡去,悄悄地將乾糧放在郭君的枕下,偷偷溜走了。暮色來臨,獨自沉睡在野外的郭君,成了餓虎的晚餐。一個人一旦有太強烈的好惡觀念,難免會有人投其所好。故事中的郭君虛妄浮誇的心態,連車夫都瞭若指掌。不僅導致亡國,在生死關頭,猶沉浸在虛謬中,直到死亡仍不願正視自己的弱點,真是可笑復可憐。
俗話說:忠言逆耳。我們要珍惜能夠對自己直言不諱的朋友,這樣才能有更多的進步。直言的勸告或尖銳的批評,雖然聽起來讓人不舒服,但在生活中,我們需要一些真心誠意的勸告和提醒。就像在協會有兩個超級老闆會不吝指出我們需要調整的不良習慣,在辦公室裡的訓練,賴老師和瑜雯姐會毫不修飾地讓我們知道客戶內心最真實的感受,為的是讓我們提供更貼心的服務給客戶,進而贏得客戶真正的信任。
再分享一個前幾天發生的例子,早會上我針對某篇文章的內容請教瑜雯姐的看法,在瑜雯姐回答的同時我邊聽邊用電腦記錄重點,但另一名伙伴反而是專注的聆聽並將重點記錄在筆記本上。會後瑜雯姐問我,如果我是她感受會如何?剛開始聽到她提醒我的地方,第一時間我努力做的是:解釋、辯駁,但聽完瑜雯姐以第三人的角度客觀的分析,我的認知就更昇華了,我明確知道自己並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應該怎麼做會更好,另外,若不是為自己好也不會提醒自己需要修正的部分,畢竟沒有人想當「壞人」,說真話讓別人討厭自己。因此,對於他人的指正,我必須有坦然的態度,唯一該想、該做的就是刻意練習讓好的習慣養成取代需要調整的習慣,避免重蹈覆轍。誠如孔夫子說的「聞過則喜」,其前提是要能承認有過,才能喜、才能改、才能進步,與您共勉之~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