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彭博專欄】美國提早退休潮的真相

2021-08-05 02:12專欄作家 福克斯,編譯吳國卿



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55歲以上的美國人勞動力參與率下跌的幅度,大於25到54歲的所謂「主要勞動年齡」勞工。較年長勞工的勞動參與率在疫情減緩後也未呈現回升跡象,與較年輕勞工的模式迥異。


勞動力參與率計算各勞動年齡人口的受僱用人數和積極尋找工作的人,但排除軍職人員和受刑人。這項比率下跌通常反映勞動市場疲弱,人們因為找到他們願意從事的工作機會渺茫而放棄尋找工作。


不過,目前勞動市場上的職缺是美國勞工統計局自2006年開始追蹤這項數字以來最多的時候,但年長勞工的勞動力參與率卻未見上升。這個現象已引起廣泛的注意,專家的解釋包括擔心新冠病毒對老年人特別危險、過去一年的事件改變了個人的選擇、退休金帳戶有豐厚的投資利得,以及就業市場的年齡歧視。


我沒有比上述更好的解釋,但我對一個經常與這個現象掛鉤在一起的詞—提早退休,和用55歲以上的勞動市場數據來衡量它有意見。事實上,勞動力參與率下降集中在65歲以上,而55-60歲以及60-65歲的勞工的情況與較年輕勞工相似。


更廣的55歲以上數據成為參與率下降討論焦點,原因只是受到數據的局限。勞工統計局提供55以上勞工的季節調整後數據,而65歲以上勞工的數據卻未經季節調整。季節調整可以撫平耶誕節前的就業突增,和夏季教師休假以及學生尋找工作的波動。如果未作季節調整,可能難以衡量每月的改變而使圖形無法呈現較平滑的趨勢。但若以較長期的圖形看,季節性的雜音便沒入背景,較容易看出這場瘟疫對65-74歲族群勞動力參與的影響,大於對55-64歲勞工的影響。


還有另一個看疫情影響勞動力參與率的方法,就是針對範圍更大的年齡層來衡量從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參與率的改變。


75歲以上年齡層勞工的參與率呈現小幅上升,原因是人數龐大的嬰兒潮世代最年長的成員從1月進入75歲,使這個年齡層的中位數年齡逐月下降一些。另一個不幸的原因是,過去16個月75歲以上的美國人有1.5%、85歲以上則有2.7%死於新冠病毒。雖然他們若非死於疫情,也可能死於其他原因,但用於計算勞動力參與率使用的最新人口統計調整,把75歲以上的美國人人數減少了0.6%,而且死亡可能也降低了中位數年齡。


青少年族群勇於在瘟疫期間參與服務業工作已經被多方討論,他們的參與率在過去兩個月增加特別顯著。其他年齡層的模式則顯示,較邊緣的年齡層—20幾歲剛進入勞動力者,和超過傳統退休年齡的60幾歲尾和70幾歲初勞工—最可能退出勞動力參與。50幾歲年齡層退出勞動力的比率特別低,部分原因是他們比起較年輕成人較不可能有年輕小孩在家。


人口普查局每月在勞動市場蒐集統計數字,並問受訪者是否已退休,雖然答案未呈現在每月的就業報告,但分析師可以取得這些資料。據追蹤退休數字的研究人員發現,上面描述的行為差異也出現在65歲以上、以下兩個年齡階層,以及有大學學歷和沒有大學學歷兩個族群中。


有大學學歷的55-64歲勞工現在退休的可能性,低於發生疫情之前的同年齡層勞工。但雖然這個年齡層中沒有大學學歷者比以前更可能退休,但差距並不算大。因此,提早退休潮的說法在這個年齡層並不正確。退休比率大增是在65歲以上的年齡層,其中以有大學學歷者最多。


瘟疫期間能在家工作的能力與教育程度密切相關。一般而言,有大學學歷者較能在家工作,沒有大學學歷者較少能如此,許多沒有大學學歷的退休者可能被迫退休—因為失去工作,或自己感覺回到工作崗位太危險。反觀65歲以上的美國人中有大學學歷者佔29%,他們大多數人面對一種不同、但較吸引人的選項。他們較可能有繼續工作的選項,而且他們較可能從第一波瘟疫過後的資產價格上漲獲益,因此有明顯比例的人選擇退休。


這是一股長期趨勢的逆轉。在瘟疫爆發前,65歲以上勞工的勞動力參與率持續上升了近四分之一世紀。1986年國會通過的法律禁止對大多數勞工的強制退休,這有助於65歲以上勞工的參與率上升。1980年代開始以401(k)這類確定提撥年金計畫取代確定給付年金計畫,也助長這個趨勢。另一個原因是,即使美國的整體預期壽命近幾年來呈現停滯,65歲以上美國人的預期壽命持續延長。


因此總結來看,65歲以上的美國人壽命延長促使更多人繼續工作,因為(1)他們有能力;(2)他們感覺可以讓生活更充實;以及(3)前述的退休儲蓄安排改變,使他們願意讓收入最大化。


但疫情改變了這個趨勢,至少暫時如此。根據2020年上半年數據估計的各年齡層美國人預期壽命發現,65歲以上的預期壽命對比2018年下降比率最大(2.1%,約五個月),但等全年數據出來後應會大幅回升。經歷一場這麼大的震撼肯定會影響人的行為。


(作者Justin Fox是彭博資訊專欄作家,編譯吳國卿節譯,若要看更多彭博資訊專欄,請上http://www.bloomberg.com/opinion

1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