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共事」才看得清:找到你的革命夥伴

已更新:8月18日

◾️賴建呈(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 創辦人)


我常說:「共事過,才會真的知道你是誰。

在職場與人生的路上,我見過太多人只停留在「認識」的階段,以為知道名字、加了聯繫方式,就算熟了。而在合作結束時,關係也跟著斷了;其實,只有一起動手做過事,才能真正看透一個人的細膩度、思考邏輯、處事態度,甚至情緒控管。


共事,是洞察人心的試金石

我從不迷信表面的交情。一次,我和夥伴合辦活動,雖然結果沒達到理想,但每一次討論、每一次決策,都讓我更清楚對方的做事風格。我們學會用建設性的方式溝通,而不是情緒化批評。這些無形的收穫,比任何一次專案的輸贏都更有價值。


「認識」不等於「可以共事」

很多人一認識,就覺得可以直接開口求助,這是最大誤會。沒有合作基礎,關係脆弱得很。我認識一位業務員,名片一大疊,但真正需要人幫忙時,卻沒有人伸手。因為真正的支持,不是靠認識,而是靠共事中建立起來的實力與默契。只有把淺薄的人脈,變成深厚的資源,才有用。


篩選夥伴,我有自己的辦法

我喜歡在日常中觀察人。社團活動、金錢往來、志工服務,都是我的「觀察場」。有一次,一位年輕人在志工活動中不計酬勞,卻一絲不苟。我當下就知道,這種人做有報酬的事一定更拼命。我的革命夥伴,幾乎都是這樣篩選出來的。


財務長要看得遠

一個好的財務長,不只要會管錢,還要看得遠。在經營事業時,我認為財務長不只是管錢,更要懂得投資無形資產(例如那些合作中累積的人脈和資源價值)。有些人只盯著當下成本,結果事業越做越小。我曾和一位夥伴投入一場花費不小的活動,雖然當下沒有回本,但我們在過程中建立的信任,後來換來了更大的合作機會。這才是長遠的投資回報。


習慣,是事業的隱形翅膀

能力可以靠著學習提升,但習慣卻需要時間養成。我曾經遇過一位年輕人,能力很強,但沒有合作習慣。我願意花五年時間砸錢培養他,因為我知道,當他的習慣改變,能力才能真正發揮,事業才有機會從從個人戰走向團隊戰,從單打獨鬥走向規模化。


最後的提醒

「共事,才看得清一個人」。從志工活動的細節觀察,到財務長的長遠眼光,再到養成正確習慣的耐心,每一步都是為事業起飛鋪路。別只停留在「認識」,要用共事換來真實的信任;別只依賴能力,用習慣取代單純的能力,用長遠的眼光去經營人脈,你會發現,事業的路不只更寬,也更穩。


一個充滿陽光的辦公室場景,一群多元化的專業人士圍繞著一張木桌協同工作。四個人聚集在一台打開的筆記型電腦前,其中一人站著並指向螢幕,另一個人正在做筆記。桌上放著筆記本和咖啡杯。背景中有兩個人,一個靠在站立式辦公桌上,另一個坐在後面的桌子旁。磚牆和現代照明設備可見。
圖說/我喜歡在日常中觀察人。社團活動、金錢往來、志工服務,都是我的「觀察場」。有一次,一位年輕人在志工活動中不計酬勞,卻一絲不苟。我當下就知道,這種人做有報酬的事一定更拼命。我的革命夥伴,幾乎都是這樣篩選出來的。(本圖由AI生成)

留言

評等為 0(最高為 5 顆星)。
暫無評等

新增評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