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合一2.0:6大重點速懂
- 財管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
- 8月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8月4日
在台灣買賣房子,除了房價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還有一筆不能忽視的開銷:稅金!很多人以為只要房子賣得賺就好,但如果你沒搞清楚「房地合一稅2.0」,小心賣完才發現稅金超乎預期,直接讓利潤大縮水!
這篇文章用最簡單的方式,幫你一次搞懂這個最新稅制,特別是6個一定要知道的重點,讓你買賣安心又省稅!
一、什麼是「房地合一稅」?為什麼有1.0和2.0?
在2016年以前,台灣的房屋和土地是分開課稅的:
房屋賺的錢要算進「綜合所得稅」
土地則只要繳「土地增值稅」
這種方式被認為稅制不公平,也容易被炒房客鑽漏洞避稅。
所以政府在2016年推出「房地合一稅1.0」,把房屋和土地合併起來,算你整體交易的利潤,再課所得稅。
但1.0上路後還是有很多避稅方式,比如開公司買賣、炒預售屋等等。於是政府又升級成「房地合一稅2.0」,從2021年7月1日正式上路,課稅方式變得更嚴格也更全面。
二、房地合一稅2.0 的 6 大重點,一次看懂!
✅ 1. 短期賣房稅很重,高稅率延長適用年限!
政府鎖定炒房族,只要是短期賣出,就會被課重稅:
持有期間 | 稅率(一般人/公司) |
2年內 | 45% |
2~5年 | 35% |
5~10年 | 20%(僅適用一般人) |
10年以上 | 15%(僅適用一般人) |
🔺 外國人或非台灣稅籍者:不論持有多久,賣房一律最高 45% 或 35%!
✅ 2. 課稅範圍擴大,預售屋和股權交易也跑不掉!
以前有人炒預售屋、或是透過買公司股權來間接買房來避稅,現在都不行了:
預售屋轉讓:你只要把預售屋(還沒交屋的)賣掉,也要課房地合一稅。
公司股權交易:如果你買的是一間主要資產是房地產的公司(房地產佔總資產超過50%),即使是股權交易,也會被當作房地產交易課稅!➡ 這就是俗稱的「買公司、賣資產」避稅路線被堵死了。
✅ 3. 土地價值不能亂灌水,避免虛報現值避稅
過去有些人會故意把土地價格灌高,這樣在報稅時看起來好像房子賺比較少,就可以少繳稅。
現在新制規定:「土地增值金額」只能照政府公告的土地現值來算,不能超過這個數字。➡ 這招可以防止大家亂報金額來避稅。
備註:課稅基礎=房地收入 - 成本 - 費用 - 土地漲價總數額
✅ 4. 這5種情況不受影響,稅率照舊!
為了照顧正常自住、都更、非自願性賣房等情況,政府設立了例外條款:
➡ 維持 20% 稅率(不用被課重稅):
被迫出售(如:調職、強制執行等)
合建分回房屋的首次出售
都更或危老重建後第一次出售
公司蓋好房子第一次賣出
➡ 甚至免稅或只課 10%:
如果是自住,而且「設籍+持有滿6年」,且利潤不超過400萬 → 免稅!
✅ 5. 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決定是否適用新制
要適用房地合一稅2.0,必須同時符合這兩個條件:
房屋購買日期在 2016年1月1日之後
出售時間在 2021年7月1日以後
如果兩個條件都符合 → 恭喜你,準備依照新制繳稅了 😅
✅ 6. 稅怎麼算?記得收好「所有單據」
課稅所得的計算方式是這樣的:
賣價 –(購屋成本+裝修費用+仲介費等必要支出)= 課稅所得
然後再依照持有期間對應稅率來課稅。
🔔 重點提醒:要合法節稅,你一定要保留這些單據:購屋契約書、裝修發票、仲介服務費收據、貸款文件等,未來才能扣除成本。
三、結語:房子賣得好,也要稅算得清!
房地合一稅2.0 的重點,就是政府要打擊炒房,讓房價回歸正常,也保護首購族和自住需求。
但對於一般人來說,最重要的是:
✅ 清楚自己持有房產的時間✅ 了解是否屬於特殊情況可以用低稅率✅ 所有相關支出要有單據,才能節稅✅ 有疑問就找稅務專家或會計師諮詢
畢竟買賣一間房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弄錯稅制可能損失數十萬甚至更多!
記得,房子賣得好很重要,但賣後的稅要算得更清楚,才能真正守住你的獲利!
參考來源:財政部/房地合一稅2.0改革重點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