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2.0懶人包:五分鐘看懂!📖
- 財管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
- 7月1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7月25日
什麼是囤房稅2.0?🤔
「囤房稅2.0」是政府為了讓房屋稅更公平、房子用得更有效率的新政策🧠。2024年1月3日公布📅,2024年7月1日上路🏁,2025年5月開始收稅💰。核心目標是「多屋重稅、少屋輕稅」,讓囤房的人多繳稅,單一自住的人省點稅,還鼓勵把空屋租出去、建商快點賣房!🏘️
五大改革重點🔥
1. 多屋族小心!全國算總數,稅更重📈
過去:看你在每個縣市有幾間非自住的房子,分開算稅🗺️。
現在:全國的非自住房子加起來算總數,稅率從1.5%-3.6%提高到2%-4.8%📊。
全數累進:房子越多,全部用更高的稅率。例如,全國有5間非自住房子,可能全按4.2%課稅,稅負變重!😓
目的:讓囤很多房子但沒好好用的人,繳更多稅💸。
2. 只住一間房?恭喜你減稅!🎉(豪宅排除)
好消息:你(含配偶和未成年小孩)全國只有一間自住的房子,且房屋現值沒超標,稅率從1.2%降到1%🥳。
注意:如果有2-3間自住房屋,稅率還是1.2%,沒變😐。
目的:幫只有一間房的家庭省點稅💰。
3. 空屋租出去,稅率有優惠!🤝
出租有回饋:非自住房屋稅率雖提高到2%-4.8%,但如果你把房子租出去,且有報租金所得,稅率可降到1.5%-2.4%,比以前的3.6%低😉。
更優惠:房子用在社會住宅(像包租代管)或公益出租,稅率只要1.2%❤️。
目的:鼓勵把空屋租出去,增加租屋市場的房子🏠。
4. 繼承的共有房屋,稅負輕一點👪
狀況:有些人因繼承跟別人共有多間房子,處理起來麻煩😓。
優惠:這類非自住的共有房屋,稅率不走高稅率(2%-4.8%),而是用較低的1.5%-2.4%👍。
目的:減輕因繼承而非自願持有多房的稅務壓力🛠️。
5. 建商快賣房,不然稅更重!🏃♂️
新規定:建商蓋的房子,2年內賣不掉,稅率是2%-3.6%;超過2年,可能要繳最高4.8%😬。
目的:逼建商趕快調整價格賣房,增加市場上的房子供給🏡。
自住房屋認定更嚴格!🚨
新要求:想用自住稅率(1%或1.2%),除了真的住在那,還得把戶籍遷進去(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
為什麼:讓房屋稅和地價稅的標準一致,確保真的是自住🧐。
15種不用算囤房稅的房子🏠
這些房子因特殊用途或狀況,不會列入囤房稅戶數:(最新以財政部公告為主)
公家住家:政府擁有的住宅,給人住的🏛️。
社會住宅:政府認證的平價出租住宅🏘️。
包租代管房屋:房東交給專業公司出租管理的房子,符合規定🤝。
勞工宿舍:企業給員工住的宿舍,有官方證明🛏️。
獎勵停車位:建商蓋停車場拿到的額外房屋空間🚗。
管委會或避難空間:大樓的管委會辦公室或避難空間🚪。
公同共有房屋:多人共有的房子,沒分清楚誰的份👨👩👧。
長照或老人機構宿舍:合法長照中心或老人機構的住宿空間🧑🦳。
歷史文物房屋:被列為史蹟或文化景觀的房子🏯。
促參設施住宅或宿舍:政府和民間合作項目裡的住宅或宿舍🤝。
壞到不能住的房子:前一年7月1日到當年2月底燒毀、塌掉或拆到不能住的房子🏚️。
公益災民房屋:公益團體免費給災民住的房子❤️。
產業園區弱勢員工住宅:企業在產業園區租給弱勢員工的房子🤲。
法人包租代管房屋:公司把房子拿來做包租代管的🏢。
財政部認定的其他房屋:財政部另外核准的特殊房屋📜。
結論:你的房子怎麼算?🧮
囤房稅2.0讓稅制更公平,鼓勵房子有效利用
多屋族:全國歸戶,稅率變高,得多繳稅😓。
單一自住:可能減稅,省點錢🎉。
出租房屋:有報租金所得或做公益,稅率更低😊。
建商:快賣餘屋,不然稅負加重🏃♂️!

✅歡迎跟朋友們分享按讚,讓節稅成為血液裡的DNA
Threads https://www.threads.com/@ac_wmat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