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碁元周峻宇組長親授資產傳承的「避雷」課!
- 財管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
- 11月4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10月30日,我們來到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與輔仁大學合作舉辦的財稅課程,本次邀請的是碁元會計師事務所顧問部專案經理周峻宇老師與同學分享資產傳承的實戰經驗。
周老師一開場就提醒:很多家庭在子女讀大學時,就已經開始規劃財產轉移。如果能掌握這些稅務知識,未來真的能合法為家族省下數百萬元的稅!
這篇文章,我們就把周老師分享的「合法節稅」精華,濃縮成你必須知道的五個關鍵點。
📍 關鍵一:劃清界線!我們只追求「節稅」
在省稅之前,周峻宇老師強調,我們必須先區分三種行為的差異:
我們追求的是「節稅 (Tax Saving)」,也就是在政府法規允許的優惠範圍內進行規劃。例如,國稅局都教你用的「婚嫁紅包」節稅法——父母雙方合計一年可多轉移 400 萬元免稅額,這就是合法的「節稅」。
但要特別小心「避稅 (Tax Avoidance)」。雖然形式上看起來合法,但周老師提醒,國稅局有「實質課稅原則」(俗稱天王條款),能穿透表面形式,一旦認定你有規避稅負的意圖,仍會要求你補稅並加計利息!至於「逃稅」,那更是絕不可觸碰的非法紅線。
📍 關鍵二:時間複利與申報證明,是節稅的護身符
要規劃贈與稅(每人每年 244 萬 免稅額),時間是最好的盟友。
周峻宇老師鼓勵大家提早利用時間複利:夫妻每年合力可轉移 488 萬元 資產免稅,越早開始,複利效果越驚人。
更重要的實戰提醒是:免稅額「務必要申報」!
周老師提到實務案例:若累積了2,000 萬元的免稅贈與,但沒有申報證明。幾年後買房,國稅局追查金流時,若提不出證明,這筆錢就會被視為「未申報贈與」,可能因此多繳 200 多萬元的贈與稅!申報並取得免稅證明書,是留下資金來源清白紀錄的「護身符」。
📍 關鍵三:當心!房產贈與的隱藏陷阱 — 房地合一稅炸彈
這是周峻宇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最大警告:許多父母喜歡用房產「贈與」子女,因為房子的公告現值遠低於市價(例如市價 1,000 萬,公告現值 300 萬),可以極低的價值計算贈與稅,達到當下省稅、快速過戶的目的。
但是!這個看似完美的規劃,卻為子女埋下了「高額房地合一稅」的炸彈!
周峻宇老師解釋,受贈人未來出售時,依規定取得成本會被認定為那低廉的 300 萬元公告現值。當你以 1,000 萬元賣出時,產生的 700 萬元 巨大價差將產生高額的房地合一稅,稅金可能高達數百萬元,完全吃掉當初省下的贈與稅。
【房產移轉的抉擇:贈與 vs. 買賣】
周老師強調,在做規劃時,必須評估子女未來是否有出售房產的打算:
轉移方式 | 取得成本認定 | 適用情境與稅務風險 |
贈與 | 公告現值(極低) | 適合確定未來 10 年內不賣且自用,但未來出售時房地合一稅高。 |
買賣 | 實際成交價(市價) | 適合未來有出售打算,但必須準備真實且合理的金流,以避免「假買賣真贈與」被追稅。 |
📍 關鍵四:保單、藝術品、剩餘財產請求權的妙用
除了贈與外,周峻宇老師還提供了幾個遺產稅規劃的思考:
保單規劃:人壽保險金在 3,740 萬元 以內免納入遺產稅計算。但要避開「帶病投保、高齡投保」等異常情況。
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財產較少的配偶,可向過世的一方遺產請求分配差額,在 2,900 萬元額度內免稅。
藝術品節稅: 透過經文化部認可的文化藝術事業交易個人文物或藝術品,其財產交易所得可採分離課稅。經計算,實質有效稅率為成交價額的 1.2%,是高資產族群規劃遺產的特殊選項之一。
📍 關鍵五:面對爭議?行政救濟是你的法定權利!
周峻宇老師提醒,若不幸遇到稅務爭議,納稅人擁有完整的法定權利保障。
如果你對國稅局的補稅或核定結果不服,應依循法定的行政救濟流程:
複查 → 訴願 → 行政訴訟(高等行政法院至最高行政法院)
在實務運作上,周老師指出,專業人士(會計師、律師)的協助,有助於在行政訴訟流程中,更精確地釐清爭議點、提出有利的佐證資料,最終協助納稅義務人爭取到合理的稅務認定。懂得運用這些法定程序,才是保障自身權益的關鍵。
總結:規劃資產,請務必諮詢專業!
周峻宇老師強調,資產傳承規劃是高度客製化的專業服務,規劃方式的不同,可能造成數百萬元的稅務差異。無論是現金、土地、房屋或股權的轉移,在執行前,請務必諮詢專業的會計師或律師,才能讓你的財富傳承之路走得安全又順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