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不動產眉角多?營利事業房地合一稅這樣算,避開冤枉路!
- 財管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
- 8月27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各位老闆們!是不是也覺得賣房子、賣土地賺錢很開心,但一想到要報稅,頭就開始痛了?尤其現在房地合一稅搞得大家霧煞煞,如果公司同時賣好幾間房,還適用不同稅率,那成本費用到底該怎麼算?會不會一不小心就算錯,被國稅局找上門?
別擔心!今天這篇文章,帶你搞懂營利事業出售多筆房產時,房地合一稅的計算眉角。讓你省下被補稅的麻煩,把錢穩穩地賺進口袋!
搞懂房地合一稅,為什麼那麼重要?
簡單來說,房地合一稅就是針對你賣房子或土地賺到的錢來課稅。但它跟一般的營利事業所得稅不一樣,有自己獨立的計算方式,而且稅率還會隨著你持有房子的時間長短而變動。
持有2年內:稅率45%
持有超過2年到10年:稅率35%
持有超過10年:稅率20%
所以,你賣房子的時候,如果同時有持有很久的,也有剛買沒多久的,那每筆交易的應稅所得就要分開算,適用不同的稅率。
成本費用歸屬,才是真正的關鍵!
說到計算所得,最基本的就是「收入減掉成本費用」。但國稅局最常抓到的錯誤,就是公司把不同筆房產的成本費用給「搞混了」。
舉個例子,有一間公司賣了6筆新建案房地(A房地),同時也賣了3筆中古屋(B房地)。
這家公司把一筆200萬的裝潢成本,算在A房地的成本裡。但國稅局一查,發現這筆裝潢根本是花在B房地上的。
結果,國稅局就幫他「重新計算」:
A房地:成本變少200萬,所以虧損從原本的4,000萬變成4,200萬。因為是虧損,所以可以抵掉更多的營利事業所得。
B房地:成本變多200萬,所以賺到的錢從原本的1,600萬變成1,800萬。因為這批中古屋持有不到2年,適用45%的高稅率,所以應納稅額從720萬變成810萬!
看到這裡,你發現問題了嗎?只是把一筆200萬的成本「放錯位置」,最後卻得多繳90萬的稅!
拆解成本費用的歸屬地雷
這個真實案例告訴我們,當你有多筆房地產交易時,一定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分開計算,各自獨立:每一筆房地產的交易所得,都要獨立計算。你不能因為覺得「反正都是公司的支出」,就把所有成本費用混在一起算。
成本費用要「對號入座」:哪些錢是花在哪一間房子的,就要算在哪一間房子的成本裡。像是裝潢費、廣告費、仲介費、代書費、土地改良費用等等,都要仔細核對。
土地增值稅的陷阱:土地增值稅在房地合一稅的計算中,原則上不能列為成本費用。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很多公司會不小心把這筆錢也算進去,結果被剔除補稅。
如何避免被國稅局「補刀」?
國稅局不是想找你麻煩,而是希望你正確申報。所以,身為老闆或會計,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源頭做起:
建立好內部會計流程:每筆與不動產交易相關的費用,都應該有明確的憑證,並註明是為了哪一筆房產所花費。
與會計師密切配合:如果你沒有專業的會計人員,務必尋求專業會計師的協助。他們熟悉法規,可以幫你把關,避免小錯誤造成大損失。
多留意財政部的公告:稅務法規會隨著政策變動,多關注國稅局的官方網站或新聞,掌握最新資訊。
總結來說,營利事業出售多筆房地產時,最重要的就是「精確歸屬」。把每一筆交易當作獨立個案處理,讓成本費用「對號入座」。這樣不僅能正確計算應繳稅額,還能避免因小失大,讓原本賺到的錢變成補繳的稅款。記住,正確的報稅是省錢的第一步!
參考來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