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老闆注意】投資的公司增資不跟?這個動作做錯,會多繳25萬稅!

已更新:8月27日

「我投資了一家公司,最近他們要發行新股票來擴大生意,但我不想再多投資了,這樣會有什麼問題嗎?」


這個問題,可能正在許多老闆和會計人員心中打轉。別擔心,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商業決定。但你知道嗎?這個看似簡單的「不跟投」,其實藏著一個可能讓你多繳大筆稅金的陷阱!


當你投資的公司增資,而你選擇不參與,你的持股比例就會被稀釋。簡單來說,你原本的資產價值就會「縮水」,這在會計上會被記為一個損失,需要用公司自己的錢來「填補」這個洞。

而填補的順序,就是國稅局最在意的「眉角」。如果你填補的方式不對,國稅局就會認定你申報錯誤,結果就是…公司得乖乖掏錢出來補稅!


今天,我們就用一個白話案例,來告訴你這個重要的稅務規則,讓你避開這個會計上的「隱藏地雷」!


搞懂這兩個「錢包」,你就懂了!

想像一下,你的公司有兩個「錢包」:

  • 「老錢包」: 裡面裝的是公司從以前到現在累積下來的利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保留盈餘」。

  • 「新錢包」: 裡面裝的是公司今年剛剛賺到的錢,也就是「當年度的稅後盈餘」。

當你因為「不跟投增資」而產生損失時,會計上就必須從這兩個錢包裡拿錢出來填補這個損失。


而國稅局的規定就像一個嚴格的管家,他明確要求你:「填補這個損失,你必須先從『老錢包』拿錢出來補,如果『老錢包』的錢不夠,才能動到『新錢包』!」


這個順序非常重要!


為什麼要這樣規定?因為公司的「新錢包」裡的錢,也就是「未分配盈餘」,是國稅局要額外課稅的項目。如果你隨意從新錢包裡拿錢出來填補,就等於是讓公司少繳了這個稅,國稅局當然不同意。


甲公司的真實故事:錯拿「新錢包」的錢,結果被罰慘了!


讓我們來看看甲公司怎麼栽跟頭的:

甲公司在2021年,因為投資的公司增資沒跟上,帳上出現了500萬元的損失。

甲公司的會計心想:「這損失就從今年的獲利來扣掉吧!」於是,他直接把這500萬列為2021年未分配盈餘的減項,想藉此少繳一點稅。


但國稅局來查帳時發現,甲公司在2021年之前,還有高達8,000萬元的「老錢包」。

國稅局搖搖頭說:「你這不對啊!你『老錢包』裡面還有這麼多錢,為什麼要動到『新錢包』?按照規定,這500萬元的損失,你應該先從8,000萬元的『老錢包』裡去補!」


由於甲公司違反了這個規定,國稅局立刻將這筆500萬元剔除,並要求甲公司補繳了25萬元的稅金!


結論:別和國稅局玩猜謎,找專業人士是最好的投資!


甲公司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血淋淋的教訓:稅務法規的每一條,都可能是公司資產的守護神,也可能是讓你虧錢的地雷。


特別是像這種會計上的「專業術語」,背後都藏著一套嚴格的邏輯。如果你不是專業的會計師,光是自己研究法規,很容易一知半解,最後誤觸地雷。


所以,最聰明的做法就是:遇到這種專業問題,不要自己亂猜或亂算。直接找一位可靠的會計師或稅務專家。他們花的諮詢費,絕對比事後被國稅局罰款便宜多了!


記住,花錢請專業的人把關,才是公司最划算的投資。

一張簡約的資訊圖表,上半部分顯示一個標示「損失」的紅色圓形被一個標示「舊保留盈餘」的巨大綠色圓形完全吸收。下半部分顯示一個標示「損失」的紅色圓形無法被一個標示「當年度盈餘」的小綠色圓形吸收,並帶有一個紅色的「X」符號。
圖說:填補這個損失,你必須先從『老錢包』拿錢出來補,如果『老錢包』的錢不夠,才能動到『新錢包』(本圖由AI生成)

留言

評等為 0(最高為 5 顆星)。
暫無評等

新增評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