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父親當客戶:我的業務哲學,源於一個白髮的男人
- 財管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
- 9月9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賴建呈(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 創辦人)
「我曾經恨他入骨,直到我把他當作第一個客戶」:我的業務哲學,源於一個白髮的男人。
你相信嗎?我的業務哲學,我的處世之道,甚至我面對那些動輒年薪千萬的科技大廠客戶,能夠贏得他們信任的秘訣,都源於一個我曾經最想逃離的人——我的父親。
這不是一個溫馨的父子故事,至少一開始不是。
我的童年是在祖父母的羽翼下長大的。我曾天真地以為,這就是「隔代教養」最完美的模式。然而回到父親身邊,我才發現,他對我的嚴厲,遠超過我對他的想像。
人家說:「女兒是前世的情人」,所以父親對待我三個姐姐,通常只是口頭上的責罵;但對於我,則是「恨鐵不成鋼」,這種事現在聽起來或許誇張,小時候的我經常被「吊起來毒打」,於是我心中感受到的,只有「恨」。
童年時期對父親的回憶、那份怨懟如此深刻,我甚至曾經詛咒過他。這段充滿痛苦與不解的父子關係,就像一道解不開的結,深深地刻在我心裡。
生意失敗那天,我看到了他的白髮
人生的轉捩點,往往發生在最脆弱的時刻。
那一年我生意失敗,回到家中,整個人像洩了氣的皮球。我坐在客廳裡,抬頭看見父親。他的頭髮,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花白了。那一刻,我突然領悟到,如果我可以在外面承受客戶任何的指責和抱怨,但在家裡卻只能有恨?這也讓我回頭想:「我還算是個什麼東西?」我意識到,父親「無怨無悔養育了我那麼久」,他難道不應該享有像客戶一樣的「福利」嗎?
從那天起,我做了一個自己看來極其大膽的決定:我開始把父親當作「客戶」來服務。
把父親當客戶: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貴人都是讓你很難堪的人,這個心態上的轉變,帶來了巨大的收穫。
原本充滿敵意的父子關係,漸漸變得像家人、像哥兒們般親密。我們不再是劍拔弩張,而是能夠坐下來,聊聊生活,分享彼此的心得。
你可能會想,這是不是一種討好?
不,這更像是一種修行。我發現,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我自己。
因為父親的極度嚴苛,反而造就了我「打不死」的樂觀性格。在面對挫折時,我能夠將其轉化為感恩,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我甚至開始將父親的嚴厲,視為讓我轉型、讓我成長的「貴人」。
他用最嚴酷的方式,磨練了我的心志,讓我學會了面對最艱難的挑戰時,依然能夠保持冷靜和堅韌。
從家庭到事業:說服力的秘密
這段經歷,不僅修復了我和父親的關係,更教會了我重要的處世之道。
我發現,當我以真誠、尊重的態度去對待父親時,我能夠更好地處理任何人際關係。在市場上,我幾乎沒有搞不定的事情。
我的說服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心態的轉變。我不再把溝通當作一場辯論,而是真誠地去理解對方的需求,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就像我對待我的客戶一樣,我先服務,先付出,先理解,然後信任自然會水到渠成。
人生的磨難,都是化了妝的禮物。
我的父親,曾經是我生命中最大的磨難,但正是這份磨難,教會了我如何轉念、如何感恩、如何自我成長。這份從家庭中淬煉出的智慧,讓我能夠將挫折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並將它應用於我對待客戶和經營事業的方方面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