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專業更重要!從「理所當然」到「被看見」
- 財管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
- 9月24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謝瑜雯(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 財稅顧問)
你是不是那個「默默付出」的人?
我明明很專業,客戶為什麼不給小費?老闆為什麼不加薪?
這大概是許多職場人都曾經在心裡嘀咕過的話。在我的財稅顧問生涯中,我看過許多優秀專業人士,他們個個身懷絕技,把專業做到100分,卻總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獲得對等的回報。
其實,這不只發生在職場,連夫妻、朋友等各種關係中也一樣。如果你總是默默付出,久了對方就習慣了,一旦哪天你沒做了,對方反而會質疑:「你怎麼變了?」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專業只是基本,但想在職場走得遠、混得好,有兩件事比你想像中更重要:「適時邀功」和「人情世故」。
第一招:聰明「邀功」——讓你的努力被看見!
我說的「邀功」,不是要你囂張跋扈地炫耀,而是要用對的方式,讓客戶知道你為他做了多少事。這就像你在趕一份報告,為了及時交件,連飯都沒吃,花了更多時間去查資料、調整細節。但如果你不說,你的主管和客戶可能只會覺得「報告很準時」。
在顧問工作中也是一樣。當我剛開始跟客戶合作時,我會刻意在會議一開始就點出:「老闆,上次你說的那個問題,我回去研究了幾種方案,我們今天來討論一下……」這幾句話,其實就是在告訴他:「你交付我的任務,我已經開始動起來,而且為你多想了一步!」這樣一來,客戶就會感覺到你的用心與效率,而不是把你的專業服務當作空氣。
第二招:看人下菜碟——你的彈性,要給對人!
這點很重要,真的!我把客戶分成三種,跟他們相處的方式也不同:
超級信任你的客戶: 這種客戶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他把所有事情都交給你處理,完全信任你的專業。對於這樣的客戶,我們當然要盡力回報。我會動用專業上的最大彈性,在法規允許範圍內,盡可能幫他爭取最大好處。因為他的信任,值得我們付出更多。
懂得感恩的客戶: 像我有一位客戶,每次開會都會帶星巴克或點心來,他的舉動讓我感覺到他對我的體諒與感謝,這就是一種「人情世故」。我心裡就會想:「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下次他遇到任何問題,我都會更願意、更主動去幫他。比如,他曾說太太請假麻煩,我二話不說,直接把文件整理好,讓他太太只要簽名就好,其他事我全部搞定。這份額外的付出,是出自於我對他的感激。
一毛錢都要計較的客戶: 這種客戶其實最簡單,就是「公事公辦」。當他連服務費都要跟你計較,甚至為了幾塊錢跟你爭論不休時,我就會知道,他只看重價錢,不看重價值。這時候,我們就不要給予任何額外的彈性,所有流程照規矩走,也不會給予額外的幫助。因為你知道,就算你幫了他,他也不會領情。
人情世故的價值:小地方計較,會錯失大機會!
我常說,專業知識只是基礎,它決定了你的下限,但真正決定你的上限,是人情世故。
這點我從賴老師那學到很多。他告訴我:「客戶請你來,不是要聽你背法條,而是要看你有多大的本事,能幫他解決問題。」而這個本事,就體現在你的彈性和人情世故上。
就像我自己裝潢房子時,我就知道設計公司會賺錢,這是天經地義。我沒有在那些小錢上跟他們計較,反而讓他們感受到我的大方。結果呢?在後續很多小地方,設計師都幫我處理得很好,甚至多做了很多,這就是我用小錢換來的「人情」。比起在小地方斤斤計較,不如把格局放大,讓對方心甘情願地為你付出更多。
有效溝通的秘密:別讓你的專業變成一座山
為什麼隔行如隔山?
這座山,其實是來自每個人24小時的生活差異。你覺得會計很容易,是因為你的工作和生活,大多時間都圍繞著財報、稅法打轉,這些資訊對你來說稀鬆平常。同樣地,你的客戶可能覺得晶片產業很好懂,只因為他每天醒著的時間,接收到的都是這個領域的資訊。
當我們站在自己的山頭,看著遠方的客戶,以為自己講得很清楚、很專業,但他們卻一臉茫然。這時候,我們常怪客戶聽不懂,但其實,這不是客戶的問題,是我們溝通的問題!
溝通的關鍵:確認對方是否真的「懂了」
我學到一個很重要的溝通心法:如果我講完後,看到客戶頻頻點頭卻沒有任何回應,我就會知道,他其實根本沒聽懂。這時候,我會立刻換個方式,用更簡單、更貼近他生活的比喻再說一次。
因為,有效的溝通不是單方面的輸出,而是雙向的理解與確認。我們必須把自己從山頂走下來,用對方的語言,才能真正將訊息傳遞過去,把兩座山之間的距離拉近。
結論:別再當只會埋頭苦幹的傻瓜
專業,是你在職場的入場券;但態度、彈性與人情世故,才是讓你走得穩、走得遠的關鍵。下次當你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被看見時,別再只是默默抱怨。學會聰明「邀功」,讓你的努力發光;懂得「看人下菜碟」,給予對的彈性;並練習從別人的角度溝通,將你的專業從山頂搬到對方眼前。當個聰明人,把這些軟實力學起來,你也能在職場上如魚得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