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知識學院
用閱讀打開每天1%的進步模式
搜尋
ting52
2023年8月2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客戶聽得懂,才叫專業
對客戶來說,他買的不是你有多厲害,而是你能不能解決問題?你的方法是不是貼近他心裡想要的?然後整個過程他到底聽不聽得懂?
137 次查看0 則留言
Maggie Chen
2022年8月12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學關係】相逢自是有緣,「交賠」以客為尊
撰文|創辦人/賴建呈 口述I MAGE from Piqsels 許多人對業務總有不好的印象,然而如想快速累積財富,業務的確是最容易達成目標的工具。只是為何眾人對業務的印象分如此低?尤其是保險從業人員。曾有人在批踢踢發文提問「保險業務員為何被討厭?」納悶,保險其實是種保障,...
141 次查看0 則留言
Maggie Chen
2022年8月10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學關係】靠關係就是沒實力?!
撰文|創辦人/賴建呈 口述 Photo by charlesdeluvio on Unsplash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老闆突然沒來由地交給你一份重量級的大任務;看似人人艷羨的肥缺,其實可能暗藏危機?可能是燙手山芋?也可能是老闆想試試你有多少本事?或者就是看你不順眼,藉此...
101 次查看0 則留言
Maggie Chen
2022年7月29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學關係】一聲問候,悄悄搭起人脈橋梁
撰文|創辦人/賴建呈 口述 Photo by Vladislav Klapin on Unsplash 常聽人說「人脈就是錢脈」,只是初入社會,人生地不熟,如何擁有人脈?當然是落實於生活和工作之中。 以專案管理為例,每個環節都有相對應聯繫的窗口,一個專案時間可長可短,也許是...
12 次查看0 則留言
Maggie Chen
2022年7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學關係】習慣是細節魔鬼,人際關係的敲門磚
撰文|創辦人/賴建呈 口述 Photo by Georgia de Lotz on Unsplash 習慣的重要性,無人不知,只是究竟有多重要,能夠具體而微的描述?其實習慣無所不在,可以套用在任何層面,更可以改變人際關係!意外嗎?以下列舉三個習慣,你將發現一個小小的改變,將...
21 次查看0 則留言
ting52
2022年7月1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學關係】使命必達還是打小報告?!
撰文|創辦人/賴建呈 口述 IMAGE from Hippopx 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沒能如期完成工作。懊惱之餘,最教人忿忿不平的無疑是「錯不在己」,因為是團隊工作,為了使命必達,自己辛辛苦苦甚至熬夜加班,排除萬難終於完成份內工作,然而就是有所謂的老鼠屎,完全缺乏責任感,對...
34 次查看0 則留言
ting52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漏繳可能罰所漏稅額的2倍!5月報稅季房地合一稅該怎麼報?
幸福空間 更新於 04月23日11:00 • 發布於 04月23日11:00 (圖片提供/賣厝阿明) 2021年房市熱絡,許多朋友第一次購入房地產,大家在報稅時千萬別漏了「房地合一稅」這個重要的一環。五月報稅季即將到來,為了讓第一次要報稅的朋友更容易了解『房地合一稅我該怎麼...
20 次查看0 則留言
ting52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小心踩雷!國稅局揭報稅10大常見錯誤 同居當撫養、點光明燈當捐贈都入列
李瑞瑾·Yahoo財經特派記者2022年4月26日 週二 上午10:56 110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將在5月1日開始,財政部南區國稅局整理出10項較常發生的違章案件類型提醒民眾注意,千萬別因一時疏忽而遭補稅處罰! 誤解法令規定 1....
14 次查看0 則留言
ting52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自提勞退金 好處多多
2022/04/25 01:02:31 經濟日報 記者 江睿智 目前大多數勞工都適用勞退新制,勞工每月最高可自提工資6%,可享有節稅好處。又快到了報稅季。2021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即將於5月1日開始申報,勞保局提醒,在2021年度內有個人自願提繳退休金的勞工,報稅時須注意扣...
24 次查看0 則留言
ting52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保險小百科/未滿15歲身故 最高賠61.5萬
2022/04/25 00:56:12 經濟日報 記者紀佳妘/台北報導 台灣保險史上最難喬的保險法條,在過去數十年中多次修法,即是《保險法》第107條未滿15足歲被保險人的死亡給付規定,調整內容直接影響到未滿15足歲被保人權益,家長如要為家中小孩投保相關險種,需確實注意合約...
3 次查看0 則留言
ting52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退撫新規上路!退休金一次領、分期領 課稅差在哪?
2022/04/20 09:55:00 經濟日報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今年5月報稅時,與退休金相關的規定出現大幅修正,特別是軍公教族群,從今年開始將比照勞工,報稅模式與以往大不相同;無論是軍、公、教、勞,若剛好在去年退休,也要注意退休金一次領、分期領的課稅規定差異。...
5 次查看0 則留言
ting52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綜所稅申報全攻略 三大類扣除額一次看懂
2022/04/22 08:57:00 經濟日報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5月報稅季就要來了,對於複雜的稅務計算,你都瞭解了嗎?經濟日報在此整理今年綜所稅申報中,每個人都有機會遇到的三大類扣除額,讓讀者一手掌握節稅優惠。 一、免稅額及標準扣除額...
17 次查看0 則留言
ting52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初登年薪百萬新貴綜所稅會暴增?一次搞懂「累進差額」
2022/04/26 08:15:00 經濟日報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陳先生出社會打滾幾年,終於在去年,達成年薪百萬的階段性成就,但這也代表他的年收入達標,會被課徵較重的綜所稅,不禁令他煩惱,這一年的繳稅負擔,會不會因此大增呢? 各級距稅率固定 不會一口氣暴增...
9 次查看0 則留言
ting52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5月報稅注意:4大變化+3大亮點
2022/04/26 23:51:20 經濟日報 小花平台保險 5月報稅季在即,財政部日前舉辦「110年度綜所稅開徵記者會」,說明今(111)年報稅主要有4大變化,包括:基本生活費提高、未上市櫃證交所得要計稅、房地合一2.0新制規定及稅務紓困優惠等,提醒納稅義務人在報稅時需...
9 次查看0 則留言
ting52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小心挨罰!報稅五大NG行為 別誤踩
2022/04/18 10:36:00 經濟日報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2021年度綜所稅申報就要開始了,就算申報規定大多有掌握,實務上難免還是會出現認知差異,導致已經算妥妥的報稅規畫,事後被挑出瑕疵補稅,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共有五大類NG行為,在每年申報都會反覆出現,提...
4 次查看0 則留言
ting52
2022年4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公司賣地 取得時間牽動稅負
2022/04/20 22:51:29 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 提要 須注意是否屬於房地合一適用範圍 舊制案件土地部分所得不計稅 虧損也不得扣除 營利事業若有交易或處分房地,要特別留意取得時間。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提醒,公司出售房地所得,若屬於「舊制」案件,土地部分所得...
1 次查看0 則留言
ting52
2022年4月1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報稅撇步搶先看/出售未上市櫃股 要申報
2022/04/13 00:54:23 經濟日報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中區國稅局指出,個人出售未上市、未上櫃及非屬興櫃公司所發行的股票,其交易所得已經從2021年1月1日開始,重新計入個人基本所得課稅,每年基本所得超過670萬元的部分,應課徵20%基本稅額,是今年稅制最大...
9 次查看0 則留言
ting52
2022年4月1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報稅撇步搶先看/長照、幼兒扣除 設排富條款
2022/04/13 00:56:39 經濟日報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對高所得族群而言,單獨將股利所得分離課稅,未必就是最划算的做法,台北國稅局表示,納稅義務人選擇股利分離課稅,將直接落入長照扣除額、幼兒學前扣除額的排富對象中,至多會損失24萬元特別扣除的額度。...
7 次查看0 則留言
ting52
2022年4月1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報稅撇步搶先看/股利報稅 合併、分離二選一
2022/04/13 01:01:24 經濟日報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 在台商資金回流的熱潮下,去年台股二度攻上萬八,讓不少投資人賺飽飽,更應留意股利所得的課稅模式,高雄國稅局表示,股利所得現在可採合併、分開二種方式計稅,納稅義務人可以選擇較有利的方式申報。...
12 次查看0 則留言
ting52
2022年4月1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報稅撇步搶先看/企業特定股權交易 精算持股比率
2022/04/15 01:23:09 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 去年營利事業有交易未上市櫃股票,今年報稅要特別留意。 勤業眾信稅務部會計師王瑞鴻表示,房地合一稅將「特定股權交易」納入了課稅範圍,財政部對於持股比率認定方式相當複雜,透過關係企業持有股份,股權控制的影響...
3 次查看0 則留言
We Need Your Support Today!
bottom of page